綠色建筑是指建筑在建設過程及使用過程中,減少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土地使用、建筑設計和施工方式。山西鋼結構住宅在結構性能、經濟效益和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恰恰符合了綠色建筑的要求,與傳統的砼結構和砌塊結構相比具有較大的優勢。
結構性能的性。
抗震性能優。鋼結構柔韌性強,抗震性能好,可以通過一定的變形,吸收、消耗掉大量的地震力,從而減小地震力對建筑物的破壞。日本和我國臺灣多次大地震證明,在地震中鋼結構建筑在保證人們生命安全上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結構自重輕。與傳統的砼結構相比,由于其構件截面小,與同等框架的用鋼量相當,省去了框架梁柱的砼重量。鋼結構是鋼筋砼重量的1/2~1/3,大大減輕基礎的荷載,減少砼用量。
施工精度高。大量的標準化鋼構件采用機械化作業,均在工廠完成,所以構件的施工精度與現場澆注的砼結構相比,精度高、質量好。
有利于建筑造型創造新意。鋼結構的特性有條件使建筑變得輕盈通透,可以實現大跨度空間造型和局部較復雜的造型創意。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性。
基礎造價省。當遇到地基承載力較低,由于自重輕,則可能對地基不用處理或適當處理就能夠滿足建筑對地基的承載力要求,從而節約地基處理費用和基礎造價的費用。
施工工期短、占用場地小。由于鋼結構主體構件工廠化生產,再運抵現場完成組裝,對現場施工作業面非常狹小的場地,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大大減少了現場加工所需要的作業面?;A施工、樓板施工與鋼構件加工可以采用平行作業的方式交叉或同時進行,從而大大地縮短現場的施工工期,與傳統砼結構的施工工期相比,能縮短約1/4~1/3的工期。
投資風險小。由于施工工期短,從而縮短資金的周轉期,降低開發商的總體成本,能夠規避或減小由于市場突變帶來的不可預測的風險。
提高使用率——由于鋼結構柱斷面尺寸小,與砼柱相比,截面約小50%以上,而且開間尺寸靈活,這將增加6%~8%的有效使用面積,內部空間還可自由劃分。
帶動配套產業的發展。鋼結構住宅的發展將帶動高質量、高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出現,將推動新型墻體材料、新型門窗及其配套產品和其他新型環保建材產業的發展。有利于設計施工隊伍素質的提高——由于采用了新工藝、新技術,就要求設計人員、技術管理人員和建筑工人具有相當的技術素質,促進相關人員的素質提高。
環保和循環經濟的性。
現場污染減少。由于干法施工作業,施工周期短,鋼結構還減少了很多現場攪拌和現場澆注的工序,也不用大量的模板,提高了現場施工的文明程度,使施工現場干凈整潔。
綠色環保。由于自重減輕,基礎施工取土量少,對土地這一寶貴資源破壞小。在建筑使用壽命到期后,鋼結構建筑物拆卸后產生的建筑垃圾僅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1/4,廢鋼可回爐重新再生,做到資源循環再利用。
節能。采用新型墻體材料的鋼結構住宅可提高節能效率50%。